发布时间:2025-10-15 18:06:59    次浏览
正值笔者的拙作《私人财富管理和传承》付梓之际,本人参加了哈佛的家族企业的转型课程以及西点军校和波士顿百森商学院的企业创新课程。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与教授、同学的交流都让人脑洞大开,这些崭新的思考角度对于在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可谓久旱之甘霖。在近期的专栏中,笔者将会陆续推出相关的内容,以飨读者。哈哈佛教授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在其家族企业财富研究中发现,家族财富的发展路径无外乎三种情形,一是快速消散型,即在第一代和第二代,财富就因种种原因以较快速度消逝;二是“富不过三代”型,即财富家族到第三代基本被“打回原形”;三是财富创新型(Regeneration Path),即财富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都由于新的接班人及其高超的领导力得以推陈出新,财富又有了新的大幅增长。任何财富家族都希望自己属于第三种类型,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戴维斯教授整理的福布斯财富家族榜单资料中,我们发现,在 1982-1989 期间名列福布斯榜单上的美国财富家族有 320 家,而到了 2011 年,跨度仅仅 22 年,仍然保留在福布斯榜单上的仅剩下 103家,不到原来数额的三分之一。而对于这些仍然名列榜单的财富家族“幸存者”,他们的财富的复合年增长率是多少呢?这个数字可能让你惊讶。这些“幸存者”财富家族的财富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6%。这个数字比我们从银行拿到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的金额就高那么一点点?这说明了什么?福布斯榜单背后的揭秘对于这些财富榜单的“幸存者”,他们又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中的 92% 拥有家族企业,5% 拥有家族财务和投资公司,而没有自己的家族企业的、仅仅依靠财务投资与财富管理的,只占这 103 家“幸存者”中的 2%。从代际传承和基业长青角度来看,在这 103 家“幸存者”中,凡是财富家族成功延续到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绝大多数都拥有家族企业,而到了第五代财富家族仍然位居福布斯榜单的,全部都拥有家族企业,而不是仰赖被动的、财务的投资作为其家族的主要收入来源。笔者新近出版的《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一书中,也分析了福布斯榜单背后的一个独特现象。2015 年的《福布斯》榜单美国富豪最前列的 20 名,大多数富豪(包括盖茨、巴菲特、Oracle 的实际控制人拉瑞艾力森(LarryEllison)、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Zuckerberg)、布伦伯格(Bloomberg)、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谷歌的创始人佩奇(Page)和布林(Brin)、索罗斯、戴尔电脑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等,都是创富一代,通过继承的二代则成为少数,包括沃尔玛的 Walton 家族继承人、Koch 的家族继承人、生产糖果的 Mars 家族继承人。而杜邦、洛克菲勒等家族并非销声匿迹,只是财富在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之后,分散在数百人的家族成员中。 而二代继承的,仍然占据榜单靠前位置的(例如Koch 家族、沃尔玛的 Walton 家族等),也是属于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对于家族企业和资产有着重要影响的一类。对于家族企业控制力较低,或者主要是依赖资产管理的家族,其家业仍不可小觑(例如肯尼迪、杜邦、洛克菲勒家族),但是家族个人成员则已难以登入财富榜单的前列。针对财富的管理,如果从福布斯的榜单来看,我们注意到最大的财富来自于家族企业主营业务,而不是源于财富的消极管理。这往往归功于该企业在行业内所具有的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够帮助其赢得超额利润。而二代继续“创富”先例虽然不多,但也依然存在,例如美国的 Koch 家族。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经过数代传承之后的家族,包括肯尼迪家族、杜邦家族、洛克菲勒家族,随着家族成员的增长,财富的个人单位份额下降,而且没有强有力的家族接班人把家族事业推向新的高峰。所以他们的财富排名靠后或者就没有登上《福布斯》的榜单。什么导致了富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对于世界的诸多财富家族来说,这属于“常态 ”。家族企业协会(FamilyBusinessInstitution)的研究显示,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的存活率只有 30%,到第三代就只有 12%,能传承到第四代及以后的只剩 3%。对于那些失败的多数来说,什么是常见吞噬财富的陷阱?简单而言,财富难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就是财富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财富“消耗”的速度。这种消耗,就像不幸的家庭,会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原因。有的是由于家族核心业务板块无法赶上时代的步伐,逐渐被竞争对手取代,退出历史舞台。有的则是在投资或者业务扩展的“豪赌”中失败,导致财富的折损。还有的则是家族内部的原因,或者过度消费,或者无法团结一致,难以形成家族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家族财富的所有权由于继承、离婚所导致的分散和摊薄。从这个角度而言,财富管理和安全传承架构就至关重要。财富折损以及积重难返的原因,因篇幅关系无法一一展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专栏文章《吞噬家族财富的七个陷阱》。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 103 家仍然有幸名列福布斯榜单的“幸存者”,他们的财富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仅仅为 6%,这说明了什么?巴菲特有一句关于投资和财富管理的名言,“第一条铁律,不要亏钱,第二条铁律,牢记第一条铁律”。6%是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数字,然而对于财富个人和家族来说,有太多的诱惑去获得 20%,40% 乃至 100%以上的投资回报。而这样的诱人投资回报,往往会让你忘却巴菲特的两条投资铁律。而结果,就是财富的巨大折损。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复合增长率中的“复合”两字。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弹 ,而是复利”。在每经过一个利息计算周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这样,在每一个计息期,上一个计息期的利息都将成为本金。如果家族的财富能够每年有 6% 的增长,那么按照“复利”原则,经过 22 年,其财富的实际增长则是(1+6%)22=3.60,表面上看资产翻 3.6 倍似乎不多,但是如果这个 3.6 倍乘以 10 亿美金或者 50 亿美金的基数呢?最终的数字是惊人的。因此,财务的稳健对于基业长青和财富永续非常重要。家族财富增长与延续的秘密如果对成功延续财富的家族企业进行一个总结,对照那些“富不过三代”的家族来说,他们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首先,不断关注价值的创造和增长,只有这样才能让家族企业和财富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并且在第二代、第三代等新生代中,都能够有家族成员担当重任,对于家族企业进行创新、转型甚至重生。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周期,从萌芽到兴盛,从鼎盛到衰退,而在充满高科技创新和颠覆的 21世纪的今天,不少行业的生命周期可能会缩短,面对不可预知的环境,其遭遇颠覆和取代的风险大大增强。所以,这就必然要求新生代必须在接棒之后,能够通过革新和创造,将家族企业提升到新的高度,而不是简单复制或者保守维持上一代人的成功。第二,家族应当有自己的主营业务,而不是仅仅仰赖被动的财务投资、私人银行的理财来维系财富。虽然后者能够让你保有财富,避免财富的严重缩水,让家族成员有相对富足的生活,但是依靠别人的理财想要保留福布斯榜单的地位是困难的。拥有自己的家业,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固守城池,从不考虑出售自己的企业。如果自己的业务可能遭遇发展瓶颈,而家族成员并没有能力给这样的业务带来突破性的增长,那么出售和退出可能是一个上策,而且宜早不宜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迅速用退出获得的现金重新创业,把握一个朝阳领域业务的发展机遇,并且家族成员能够担当重任,将新企业带入高增长的轨道,走“财富创新型”的道路,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第三,家族以及家族成员的增长与成长,与企业的成长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家族本身的增长和成长。这就是笔者在《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一书中提及的家族人力资本的概念,对于基业长青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人”的因素。戴维斯教授的研究发现,能够继续留在福布斯榜单上的“幸存者”家族,有 60% 以上的家族成员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可以在家族企业中工作,也可以在外谋生,甚至是做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这都可以,但是不能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戴维斯教授的解读是,如果你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它会迫使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职场和职业生存能力;你也会更加感恩那些在家族企业里面辛勤工作的家族成员,家族成员的不理解、矛盾与纠纷也会相应降低;最后,工作也会让你专注职业和成长,而非消费和享受。而在爱德华 - 皮特所著的《养育健康、富有和智慧的孩子》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那些能够自食其力的富有家族成员,他们往往拥有更好的心态,更包容的态度以及更健康的心智。可见,鼓励家族成员工作、自食其力,这不是一个财力上是否需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对于家族成员找到自我、过一个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以及增强家族凝聚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最后,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非常重要。而这往往需要家族的领袖的远见卓识,认真和及时地采取行动,并且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建立家族的治理(民主管理)制度,并不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家族因为代际发展之后变得日益松散的关系,无论是周末的聚餐,还是每年安排的家族的共同的休假,以及建立家族的价值观和愿景,乃至建立家族宪章。(来源:财富管理)